瘤(Brain Tumors

 

取材自犬疾病診斷與防治指引第二版第七十四章

 

病因

犬原發性腦瘤較次發性腦瘤常見。常見的原發性腦瘤為包括腦膜瘤(meningioma)、神經膠瘤(glioma)及未分類的肉瘤(sarcoma),其他較少發生。犬原發性腦瘤通常為單一發生,但也有多發的情形。較常見顱內次發性的腫瘤包括鼻腔腺癌(adenocarcinoma)局部侵入;由乳腺、攝護腺或肺轉移的腺癌;轉移的血管肉瘤hemangiosarcoma)及腦下垂體腺瘤(adenoma)或癌瘤(carcinoma)擴張。幼犬較常見的腦瘤為神經管胚細胞瘤(medulloblastoma)、室管膜瘤(ependymoma)及脈絡膜叢乳突狀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犬腦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品種及性別,最常發生於老犬,平均年齡為 9歲。某些犬種對一些腦瘤有較高的發生率,如神經膠瘤及腦下垂體腫瘤通常發生於短吻犬,而腦膜瘤較常發生在長吻犬。較常發生的犬種包括拳獅犬、杜賓犬、黃金獵犬、波士頓犬及英國鬥牛犬,混種犬也常發生。造成犬發生腦瘤的原因不明,基因、化學物質、病毒、創傷及免疫因子都有可能。

 

臨床症狀

原發性腦瘤的臨床症狀依腫瘤類別、發生部位、對腦部實質壓迫程度、腫瘤生長速度、炎症反應及有無出現腦赫尼亞而有不同症狀及強度。腦瘤造成腦官能障礙的原因可能為原發效應,如對神經組織的浸潤或壓迫鄰近組織,也可能是由於繼發的腦壓增加及水腫造成。許多腦瘤的犬開始時會出現一些細微症狀,包括行為改變,這些症狀可能會被畜主或醫師忽略,並持續很常一段時間直到腦部官能障礙症狀出現才被注意到。在人發生腦瘤時最常見的起始症狀為頭痛,雖然動物無法以言語表達,但可能出現一些行為上的改變如躲藏、不喜歡人抱等。最常見腦瘤造成的臨床症狀為癲癇發作,可能是全身性發作或局部發作。局部神經症狀則與腫瘤位置有關,如腦幹腫瘤通常會造成腦神經症狀。當腦瘤發生在特定位置時也可能造成虛弱、感覺異常或視覺、聽覺、嗅覺的喪失。當腦瘤持續長大時會出現一些繼發性效應,如顱內壓增加及水腫。由於原發性腦瘤通常生長緩慢,因此在腫瘤還小,腦壓只略為增加時腦部會有代償效應,此時病畜可能有一些細微的行為改變;當腫瘤大到一定程度,腦部無法在代償時就會出現顱內壓高的臨床症狀,包括行為改變(嗜睡、敏感)、轉圈(circling)、低頭、強迫性踱步、意識程度改變等。大部分的犬都是繼發性效應出現時畜主才帶去就醫,此時腫瘤已經很大,尤其是發生在額葉的腫瘤。

 

診斷

() 病史、臨床症狀、完整的理學檢查及神經學檢查可診斷病灶位於腦部,但由於神經系統中,不同病因而病灶位置相同時會產生相似的臨床症狀,因此與腦瘤症狀相似的病因包括先天性疾病、感染、免疫及代謝性疾病、中毒、營養問題、創傷、血管疾病、退行性變化等,所以仍需做完整的實驗室診斷以做區別,包括完整的血液相、血液生化及尿液檢查。

 

() 胸腹腔 X-光攝影可協助排除顱外原發的惡性腫瘤。頭部 X-光攝影可協助檢查有無鼻腔或頭骨腫瘤,有時原發性腦瘤可看到骨溶解或骨肥大,或是腫瘤內可見礦化。

 

() 腦脊髓液(CSF)分析可協助排除炎症造成的腦部官能障礙。腦瘤病例的CSF 檢測通常是正常,可能會有蛋白質增加、腦壓增加;腦瘤如果造成壞死病灶則 CSF 會有蛋白質及白血球增加。此外,EEG 可協助確定病灶位置,但確診仍需適當的影像學診斷,如 CT MRI,可提供正確的腫瘤位置、大小及相對解剖關係。

 

() 病理學

顱內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腦瘤指的是由正常在腦及腦膜的細胞而來的腫瘤,次發性腦瘤是指顱外腫瘤經血行轉移至顱內,或由鄰近組織局部侵入、擴張而來的腫瘤。腦下垂體腫瘤及腦神經腫瘤都屬於次發性腫瘤。神經膠瘤是指一群由神經上皮來源的腫瘤,包括星細胞瘤(astrocytoma)、寡樹突膠質瘤(oligodendroglioma)、脈絡膜叢乳突狀瘤、室管膜瘤、神經管胚細胞瘤,其中最常發生的腫瘤為星細胞瘤及寡樹突膠質瘤。星細胞瘤為犬最常發生的原發性腦瘤之一,通常分為分化好及分化差,分化良好的星細胞瘤較常見,生長較慢;分化差的星細胞瘤生長快且有破壞性。犬的星細胞瘤較常發生在大腦半球、丘腦、下視丘及中腦。腦膜瘤是指由三層腦膜而來的間葉腫瘤,發生在硬膜下並向腦或脊髓生長,在犬顱內發生率遠多於脊隨的發生率。通常為良性單發,生長緩慢,並穩定且廣泛的黏於腦膜上。由於腦膜瘤的壓迫,可能造成腦或脊髓萎縮及骨的糜爛,也有可能造成周圍骨肥大(hyperostosis)。較常發生於大腦鐮falx cerebri)、大腦半球凸面及腦腹面,尤其是顱中窩(middle cranial fossa),此處通常靠近視神經交叉或蝶鞍上區域(suprasellar region)。

 

治療與預防

治療主要目的在控制次發性效應,如降低腦壓或大腦水腫,及限制或減少腦瘤的大小。一般緩解症狀藥物包括 glucocorticoid及抗癲癇藥物,治療腦瘤的方法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療法及免疫療法。預後依治療的方式、腫瘤大小、位置等而有不同,如不予治療或僅以對症療法,則動物從就診至死亡平均不到兩個星期。

 

文章來源: http://vetmed.cloud.ntu.edu.tw/tw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yu12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