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 (Epilepsy)
取材自犬疾病診斷與防治指引第二版第五十八章
病因
造成癲癇的原因可能為遺傳性的腦部功能問題,即原發性(primary)或稱未明原因性(idiopathic)癲癇;繼發性(secondary)癲癇則是腦部無活性病灶造成,可能為過去發生的腦部傷害。
(一) 自發性癲癇(idiopathic epilepsy):在犬為最常見的發生原因,約佔 80%。有反覆發作症狀但找不出明顯病因,其潛在病因可能為先天神經傳導不平衡。有遺傳傾向癲癇的犬種包括德國狼犬、比利時犬(Belgian tervuren)、荷蘭毛獅犬(Keeshond)、米格魯及臘腸犬,其他常見犬種包括聖伯納、可卡、愛爾蘭雪達犬、拳獅犬、西伯利亞哈士奇、Springer spaniel、阿拉斯加雪橇犬、Border collie、喜樂蒂、迷你貴賓、Wire-haired fox terrier、拉不拉多及黃金獵犬。
(二) 繼發性癲癇(secondary epilepsy):發生的原因是因為先前發生過炎症、創傷、中毒、代謝性疾病、或血管病變造成局部神經元改變,使這些神經元放電不正常而造成癲癇。這種後天造成的癲癇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品種,且沒有性別的差異性。

臨床症狀
臨床上癲癇發作(seizure)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 先兆(aura):在發作前數分鐘至數小時病犬出現行為改變,包括不安、躲藏、踱步及哭叫等。
(二) 發作(ictal):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大部分的犬會出現肌肉張力增加伴隨間斷性的鬆弛,或出現四肢滑水症狀(paddling),同時可能出現精神錯亂或失去意識、牙關緊閉或用力咀嚼、流口水、無意識排尿及排糞等症狀。
(三) 發作後(post-ictus):時間持續由幾分鐘至幾天都有可能,病畜可能會出現失去方向感、運動失調、目盲、痴呆、踱步、渴感及食慾過度或減少。自發性癲癇的犬第一次發作年齡通常在六個月到三歲,但也有直到五歲才發作。在大部分的犬種發作年齡愈小似乎愈難控制。發作通常為全身性,並且呈規律的週期,發作時間可能間隔數週至數月。隨年齡漸增,發作頻率及嚴重程度亦會增加,尤其是大型犬。有些犬(尤其是大型犬)也可能出現叢集性(cluster)發作,即 24 小時內發作2 次或 2次以上。

常見造成癲癇的原因
(一) 顱內病因
1. 中毒。
2. 代謝性疾病:低血糖症、肝病、低血鈣症、高脂蛋白血症、電解質不平衡、嚴重尿毒等。
(二) 顱外病因
1. 先天結構畸形:水腦。
2. 腫瘤。
3. 炎症性疾病。
4. 血管疾病:出血、梗塞。
5. 繼發性癲癇。
6. 代謝儲存性疾病(metabolic storage disease)。
7. 退行性疾病。
(三) 自發性癲癇

診斷
(一) 病犬的品種、第一次發生的年齡、發作間期、發作型式、既往的病史等通常可以提供病因的重要資訊。如果病犬第一次發作在六月齡以下或五歲以上、發作前或後出現局部運動障礙、前幾次發作間隔小於 4-6週時,則可先排除自發性癲癇。此外,貓及一些較少發生的犬種;如杜賓犬、挪威那、紐芬蘭犬(newfoundland)、短吻犬也須先懷疑是否有其他原因造成發作。
(二) 詳細的理學檢查、神經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血液學、尿液、腦脊髓液檢查)可協助區別顱內或顱外病因,包括有無傳染性、代謝性、中毒、炎症、腫瘤等;EEG、CT、MRI 則有助於顱內畸形或原發性腫瘤的診斷。自發性癲癇各項檢查結果均為正常,而繼發性癲癇EEG的結果可能出現異常。
(三) 鑑別診斷:癲癇發作是指由於大腦神經元過度放電造成的臨床症狀。造成臨床上癲癇發作的原因很多,可分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的顱內病因及顱外病因造成的繼發性中樞神經系統傷害。當病犬臨床上出現癲癇發作症狀時需做詳細的檢查來區別癲癇與其他原因造成的癲癇發作,以做適當的治療。

治療與預防
開始治療前必須確定為癲癇,而非單一次的發作,並要確定是否是因炎症、腫瘤、代謝性疾病等造成,如果有則需針對原因加以治療。治療的目的在減少發作次數、降低發作嚴重性、緩和發作後併發症,並延長發作間期。當病犬4-6 週內出現一次以上的單發性發作或 2-3 個月內出現一次以上的叢集性(cluster)發作,則開始給予抗癲癇藥物。
在治療癲癇前必須與畜主做良好的溝通,讓畜主了解治療的目的、使用藥物的副作用及毒性、按時給藥的重要性,同時請畜主配合詳細紀錄病畜發作的日期、強度,並定期回診監測病畜血清中藥物濃度及做血液學檢查(CBC、血液生化),而母犬一旦診斷出有癲癇,則應建議畜主做節育手術,此外,應讓畜主知道什麼情況下應做急診處理。


(一) 一般推薦使用於犬的抗癲癇藥物
1. 第一線用藥:phenobarbital
(1) 開始劑量每 12 小時 2(1.0-2.5)mg/kg,由於幼犬代謝率高,可增加 50-100﹪的量。
(2) 兩週監測一次血清中 phenobarbital 的濃度,幼犬則應每週監測一次,理想的血清中濃度應為 100-120 umol/l(23-28ug/ml),如未達理想則用以下公式校正使用量:理想血清中濃度÷實際血清中濃度×實際使用每日劑量=理想的每天使用劑量。
(3) 副作用:肝毒性。暫時性嗜睡、行為改變,並有持續性多渴、多尿、多吃、鎮靜、體重增加。出現藥物耐受性。
(4) 如果無法控制發作小於6-8 週一次,則併用其他藥物,但仍要持續監測血清中的濃度。
(5) Primidone 可以在體內代謝成 peda (phenylethylmalonic acid)及phenobarbital,兩者均有抗癲癇的作用,劑量為每 8 小 時10-15mg/kg,但此藥相對於其他抗癲癇藥物有較高毒性。
2. 第二線用藥:Potassium bromides(KBr)每 12 小時 15(10-20)mg//kg

(1) 每六週監測一次血清中KBr 濃度,如小於 10 mmol/l(100 mg/dl) 則增加 25-50﹪劑量使血清中KBr 濃度達到 15-20 mmol/l穩定狀態。
(2)副作用包括嗜睡、多渴、多尿、後肢僵硬及胰臟炎。當腎臟功能不良時,則需降低劑量或密切監控。
(3) 當病畜有肝臟疾病、對phenobarbital過敏或出現肝毒性時為很好的替代用藥。
(4) 為貓的第三線建議用藥,劑量為10-20 mg/kg/day。


3. 第三線用藥:Felbamate 每 8 小時15-65 mg/kg
(1) 理想血清中濃度為 15-100 ug/ml。
(2) 由於有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的副作用,每 6-12週需監測 CBC 及血液生化。


4. 其它:Diazepam
(1) 在犬會很快的產生藥物耐受性,但貓不會,因此作為長期控制藥物只用於貓,為貓的第二線建議用藥,劑量為每12小時0.5-1.0 mg/kg。
(2) 如犬有叢集性發作情形,可處方注射用 diazepam 給畜主帶回在家以直腸給藥方式,第二次發作後給 1 mg/kg,每 20 分鐘可重複給予,可給 3-4次,如果仍無法控制發作,則需送往醫院做急診處理。


(二) 開始使用新的治療藥物時,原先用的治療藥物需持續使用,直到新的藥物達到治療濃度後再逐漸降低原先的藥物劑量。


(三) 停藥時機:當 6-12 個月內未再發作,可在幾個月內將藥量漸減至停藥,但如停藥後 6-8週內有多於一次的發作,則需再次開始服藥。

 
(四) 禁忌
1. 在治療癲癇時不可使用降低發作閥值的藥物如 acepromazine、xylazine、ketamine、estrogens、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及支氣管擴張劑。
2. 在使用 phenobarbital時不可給予干擾其代謝的藥物如 chloramphenicol、cimetidine、ranitidine、tetracyclines。


(五) 急診處置:立即控制癲癇發作
1. 第一階段:給予 diazepam 0.5-1.0 mg/kgIV,如3-5 分鐘內症狀並未停止,則重複給予,可重複給予 2-3 次。給予 diazepam 0.5-1.0mg/kg/hr 靜脈點滴,以預防再發作。如超過 4 小時未再發作,則慢慢降低濃度(每4-6 小時減少 25﹪)。如果發作症狀仍持續或有兩次以上的再發作,則用第二階段方式處理。
2. 第二階段:給予phenobarbital 2-5 mg/kgIV,20 分鐘後可重複給予,最多 2 次。將 phenobarbital 加入上述 diazepam 的點滴瓶,2-10 mg/hr。如果仍有高頻率發作,則用第三階段方式處理。
3. 第三階段:給予pentobarbital 2-5 mg/kg 緩慢 IV以誘導麻醉,持續監測並給予氧氣。 如仍有發作,則再給予 pentobarbital,IV 或開始給予靜脈點滴 5 mg/kg/hr或以 isoflurane做氣體麻醉。
4. 重建並維持體液平衡,維持氣道暢通,如有需要則給予氧氣,並保持體溫正常。
5. 不可給予葡萄糖或鈣,除非強烈懷疑病畜缺乏或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缺乏。
6. 如果發作嚴重或有腦部水腫症狀,給予 methylprednisolone succinate 30 mg/kg IV 或 dexamethasone 0.25 mg/kg IV,如果為禁忌則不可給(如感染)。
7. 監測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如腦內壓增加、肺水腫、心率不整。
8. 盡快做血液像、血液生化及尿液檢查;如果病畜已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則需測定血液中藥物濃度。
9. 給予口服 phenobarbital, 病畜意識恢復可以吞嚥時立刻開始給予,起始劑量 5 mg/kg,維持劑量每 12 小時 2.5 mg/kg。如血清中濃度未達理想標準(小於 100-120 µmol/l 或 23-28 µg/ml),則增加劑量。
(六) 如已達理想血清濃度,則加入溴化鉀每 12 小時 10-20 mg/kg。
(七) 持續監測病畜生命及精神狀態,對於昏迷及麻醉的犬貓則需密切照顧。

 

文章來源: http://vetmed.cloud.ntu.edu.tw/tw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yu12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